首頁 > 樂活 > 藥品 > 治病用藥 需遠離四崇傾向

治病用藥 需遠離四崇傾向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無論是病人還是醫生,在治病時都有以下四崇的傾向,應該注意糾正。

治病用藥 需遠離四崇傾向

    一、崇多:有的病人患了感冒急於退熱,一天跑幾家醫院,重複用藥;有的醫院則小病大治,打針、服藥、輸液……開大處方,稍有點傷風感冒、腹痛腹瀉,動輒開幾大盒藥,收幾百元錢;甚至有的醫院將藥方款額與醫生的獎金掛鉤,讓病人望而生畏,叫苦不迭。

    治病用藥並非“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有些病人對用藥也存在貪多心理,急於求成,認爲品種愈多,保險係數愈大,其中總有一種或數種藥物能擊中要害,於是用藥少則3至5種,多至10餘種。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臨牀上應用複方成藥或將兩種以上的藥物聯合治病,其目的在於增強療效,降低用量,減少不良反應,以及延緩耐藥性的產生。然而,若聯合用藥不當,藥物之間在藥理與理化等方面發生相互干擾,非但降效、失效,而且會引起多種不良反應,嚴重時還會導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二、崇貴:一些病人服藥注重藥價,誤認爲藥品是“一分錢,一分貨”,特別是有醫保的患者,認爲便宜藥治不好病,以藥價高低區分優劣,認爲開貴重藥的醫生醫術“高明”。有些醫生迎合病人求“貴”心理,普通的傷風感冒也用昂貴的抗生素,其實這些抗生素對病毒毫無用處。藥品的療效與價格並非成正比關係。小藥、“小單方”治大病的例子不勝枚舉。反之,不對症而盲目使用好藥,則形同“高射炮打蚊子”,又浪費又無好的效果。

    三、崇新:現在新藥琳琅滿目,藥名也日新月異。新藥的誕生是醫藥事業的進步,但濫用有害。新藥的耐藥性及不良反應觀察時間尚短,藥價較高。不少醫療單位不論病情是否需要,配給病人的都是一些更新換代、價格昂貴的新藥,對那些確有療效、價格低廉的傳統藥不屑一顧。有些患者也認爲新藥一定比老藥強,跟着新藥廣告用藥,不斷“求新”。其實,這些“喜新厭舊”的患者稍動腦筋,想想在新藥不斷出現的今天,不少老藥仍未被淘汰,就不應該懷疑其療效和安全性了。

    四、崇洋:誤認爲“洋藥”(或中外合資生產的“準洋藥”)療效一定勝過國產藥。

    其實一味“貪洋”,不僅開支會加重,而且不一定能治病。如有位患者胃潰瘍並不嚴重,用點胃舒平之類的國產藥就行了。但他卻偏偏要“棄土從洋”,自己花高價外購“洋藥”服用,出現了更多的副作用,其實這完全沒有必要。

    對待疾病的治療,醫生和患者雙方都應從實際出發,根據病情決定藥物。能用低價藥治好的病,就不應該選用高價藥去治療,能服藥治療的就不要打針,能打針治療的就不要輸液,這是對個人經濟、健康都有利的事。否則既花了冤枉錢,又影響了治病的效果。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