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中國骨質疏鬆患者超8800萬 每2個老人中就有1人患病

中國骨質疏鬆患者超8800萬 每2個老人中就有1人患病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年來,隨着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社會老齡化發展,骨質疏鬆已躍居中國最常見慢性疾病的第四位。據估計,中國骨質疏鬆患者人數超8,800萬,每兩個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病。骨質疏鬆已成爲我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中國骨質疏鬆患者超8800萬 每2個老人中就有1人患病

患者呈年輕化 依從性不佳成治療難點

骨組織的代謝是一箇舊骨不斷被吸收、新骨不斷形成、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骨質疏鬆症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由於骨吸收與骨形成的動態平衡被破壞,骨吸收大於骨形成,導致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骨強度下降,患者發生骨折的危險性增高。原發性骨質疏鬆症主要患者爲40歲以上逐漸進入絕經期的婦女以及50歲以上包括男性的中老年人,且近年來,患者人羣更呈年輕化趨勢。目前我國50歲以上女性的骨質疏鬆率已高達30%以上。

骨質疏鬆症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帶來髖骨骨折、脊椎骨折等情況,其中尤以髖部骨折最爲嚴重。據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的數據顯示顯示,有20-24%的患者在發生髖部骨折一年內死亡,一半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骨質疏鬆症及其併發症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美國新墨西哥州臨牀研究與骨質疏鬆症中心主任E. Michael Lewiecki博士表示,“根據美國外科醫生總會報告顯示:美國骨質疏鬆患者的長期治療依從性僅爲50%。患者治療依從性差將導致治療效果不佳,無法有效抑制骨轉換,骨密度大幅降低,增加骨折風險,並由此爲美國帶來每年一千億美元的高額治療費用。”國內調查表明,約87%的骨質疏鬆症患者服藥時間不足3個月。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骨質疏鬆防治研究中心朱漢民教授表示:“骨質疏鬆症治療需要長期至少1年以上才能降低骨折風險,然而我們在臨牀隨訪時發現,很多確診患者不能遵醫囑按時口服治療藥物,致使骨折風險增加。因此,提高患者對於治療的依從性可以更好地提高治療效果,降低骨折風險。”

骨轉換標誌物迅速反映治療效果

在使用雙膦鹽酸的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女性患者進行的調研數據顯示,27%的患者是因爲知道目前的治療對自己有幫助是促使女性堅持骨質疏鬆治療的首要因素。

對於原發性骨質疏鬆,骨轉換標誌物(骨吸收標誌物、骨形成標誌物)具有快速、靈敏及在短期內觀察骨代謝動態變化的特點,且能預測將來骨密度和骨折風險,而骨密度(BMD)測定檢查一般需要半年以上纔能有動態變化,且沒有相關預測性。《2011中國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治指南》指出:骨轉換標誌物可以在藥物治療後1-6個月發生明顯變化,通過測量其變化情況有利於預測療效,增加藥物治療的依從性。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劉建民教授指出:“骨轉換標誌物檢測在骨質疏鬆治療中的重要作用正日益體現。同時,我科代謝性骨病課題組的最新臨牀研究還發現,骨生化指標與全身多個臟器/系統的生理和病理改變皆有關。因此,骨生化指標的研究對醫學的進步有着重要意義。”

羅氏診斷大中華區總經理黃柏興先生表示:“羅氏診斷擁有全面量化的骨質疏鬆治療管理標誌物,18分鐘即可快速監測骨質疏鬆治療效果,從而增加患者依從性,評估骨折風險,幫助醫生優化治療方案。未來,羅氏診斷將持續致力於爲臨牀提供更全面、準確、可靠的骨轉換標誌物,爲中國醫療健康事業的進步貢獻力量。”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