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美食 > 糉子的來歷-糉子的包法

糉子的來歷-糉子的包法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糉子的來歷-糉子的包法

糉子的來歷-糉子的包法

糉子的來歷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而在這一天吃糉子則是我們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糉子人們又稱它爲“角黍”、“筒糉”,是端午節漢族的傳統節日食品,由糉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傳說是爲紀念屈原而流傳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直到現在人們依然沿襲着這一傳統習俗,每到五月初,大街小巷都有賣棕子的。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這種風俗也已經漂洋過海,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那麼端午節吃糉子這一習俗究竟由何而來呢?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爲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裏祭祀屈原。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裏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纔不會被他們吃掉呢?”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糉子,它們以爲是菱角就不敢搶着吃了。”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着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裏投下尖角糉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糉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

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

屈原說:“送糉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爲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着龍船到汨羅江送糉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糉子划龍舟的來歷。

這一習俗一傳就是千年,一直到今天,每年農曆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一直盛行不衰。

糉子的包法

糉子又稱“角黍”、“筒糉”,是我國端午節漢族的傳統節日食品,傳統的糉子是由糉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現在人們在糉子裏面不僅只包糯米還有很多其他種類的糉子餡,因此糉子的口味也是多種多樣,比如紅豆味、香糯肉味、甜茶味、蜜棗味、綠豆鴨蛋味、陳皮牛肉味等等。可以說只要你能想到的都可以做得出來。那麼這些糉子的做法到底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糉子的包法。

糉子的口味是否醇香與糉葉的選擇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我們就要選擇合適的糉葉。不同地方的人偏好也有所差異。比如廣州人包糉子多用箬葉,選表面光滑軟韌的較好。汕頭人包糉子多用竹葉,糉子有竹葉的清香味,但要煮軟再用。上海等地採用每年大伏天從安徽黃山採下的箬葉,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稱“徽州伏箬”。

選好了糉葉,接下來就該準備糉餡了。糯米應提前洗好,如果加入豆子、蜜棗之類的應提前洗好並且浸泡一段時間。如果是肉餡的比如鹹肉糉,要先將新鮮的豬肉用少許味精、白糖、酒、鹽、生抽拌勻反覆揉擦至調味品滲入豬肉再包。

將糉餡包入糉葉然後進行捆紮。一般來說,豆沙糉不宜捆得太緊,防止米粒擠進豆沙中,如果煮不透會出現夾生現象。鹹肉糉如果用肥豬肉不宜紮緊、鬆緊適度即可。如果用瘦豬肉就要紮緊,因爲瘦肉熟了以後會收縮,糉餡的肥汁會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糉子的肥糯。

最後就是糉子烹煮了,煮糉子一定要水滾以後才落糉子,水要浸過糉面,待重新滾起以後再用旺火煮3個小時左右即可。在煮糉過程中不要添生水。要留意梘水糉不能和其它糉子一同煮。煮好以後趁熱取出。吃時打開糉葉,糉香噴鼻,入口油而不膩,糯而不粘,鹹甜適中,香嫩鮮美是爲上品。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