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美食 >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的北京,各種各樣豪華的餐廳都有。但是,要知道北京的真正味道,那就不得不吃一下老北京的傳統小吃。小編今天跟你分享30道老北京傳統小吃,不知道有幾樣是你吃過的?

  驢打滾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驢打滾

豆麪糕又稱驢打滾,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麪加水蒸熟,和麪時稍多加水和軟些。另將黃豆炒熟後,軋成粉面。製作時將蒸熟發黃米麪外面沾上黃豆粉面擀成片,然後抹上赤豆沙餡(也可用紅糖)捲起來,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塊,撒上白糖就成了。製作時要求餡卷得均勻,層次分明,外表呈黃色,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

豆麪糕以黃豆麪爲其主要原料,故稱豆麪糕。但爲什麼又稱“驢打滾”呢?似乎是一種形象比喻,製得後放在黃豆麪中滾一下,如郊野真驢打滾,揚起灰塵似的,故而得名。如今,很多人只知雅號俗稱,不知其正名了。現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應,但大多數已不用黃米麪,改用江米麪了,因外滾黃豆粉面,其顏色仍爲黃色,是羣衆非常喜愛的一種小吃。

  艾窩窩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2張

艾窩窩

艾窩窩,北京傳統風味小吃,每年農曆春節前後,北京的小吃店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所以愛窩窩也屬春秋品種,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

愛窩窩歷史悠久,明萬曆年間《酌中志》記載:“以糯米夾芝麻爲涼糕,丸而餡之爲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

可見這種食品是用糯米洗淨浸泡,爾後入籠屜蒸熟,晾涼後揉勻,揪成小劑,摁成圓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餡,就成了明萬曆年間稱之爲窩窩的食品。但爲什麼後來又成爲愛窩窩呢?因爲有一位皇帝愛吃這種窩窩,想吃或要吃時,就吩咐說:“御愛窩窩。”後來這種食品傳入民間,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說“御”字,所以省卻了“御”字而稱“愛窩窩”。

艾窩窩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經蒸熟的,餡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好之後就能吃了。

  糖卷果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3張

糖卷果

糖卷果主料用山藥和大棗,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輔料。山藥鮮品營養豐富,含蛋白質、精纖維及維生素等成分,是中醫傳統的用藥。中醫認爲山藥性溫味甘,無毒,入脾肺、腎經,有補中益氣、補脾胃、長肌肉、止瀉和健脾。固精、益肺的功用。

大棗更是中醫和民間常用的滋補品,每100克幹品含糖量63-76.3克,並含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含量居各種鮮果之首,每100克鮮棗肉中含量達300-600毫克,人體利用率平均爲86.3%。中醫認爲棗肉味甘性溫,有補脾和胃、養氣生津之功,可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營衛不和、貧血心悸、煩躁多夢等症。卷果主料爲山藥、大棗,是一道名副其實的藥膳。

  薑絲排叉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4張

薑絲排叉

薑絲排叉,從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鮮姜,因而食用時有明顯的鮮姜味而得名。

它要用鮮姜去皮跺成細末,麪粉加一定比例的明礬末,一起放入盆中,用涼水和成麪糰。還有一種方法是用水和麪,放到軋面機上軋五六次,直軋到薄片均勻光滑,然後在薄片上撒上細澱粉面,疊起合成長條後,用刀切成寬爲2釐米、長5釐米的排叉條,將兩小片疊到一起,中間順切三刀,散開成單片套翻在一起,用溫油炸。將炸好的排叉過蜜,過蜜的方法是用鮮姜去皮切成細絲,用水把薑絲熬開後撈出薑絲,放入白糖,開鍋後放飴糖、桂花,繼續熬開後移小火上,將炸得的排叉入薑絲熬出的桂花飴糖中過蜜。過蜜後的排叉成淺黃色,有酥、甜、香的特點,食用時有姜味。

  奶油炸糕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5張

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營養的小吃品種。它用上好麪粉爲原料,先燒適量開水,水開後,改用小火,將麪粉倒人鍋內,迅速攪拌直到麪糰由自變成灰白色,不粘手時,取出晾成燙麪。

白糖用水化開,香草粉用水化開,適量雞蛋液在碗內攪勻,分幾次加入燙麪中,最後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勻。

  糖耳朵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6張

糖耳朵

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見名品,又稱糖耳朵,因爲它成形後形狀似人的耳朵得名。前人有詩說:"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侶蜜麻花,勞聲借問誰家好,遙指前邊某二巴》。"並注說:"糖耳朵蜜麻花,爲清真教人所制食品,其原料不外砂糖麪粉及小糖等,小糖即俗稱之稀也。"

  麪茶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7張

麪茶

麪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補佳品,它是用麪粉放入鍋內炒到顏色發黃,麻仁也炒至焦黃,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勻,然後將搓得均勻的麪茶放在碗內,加上白糖,用開水衝成漿糊狀即可。麪茶味道甜美,可作爲早餐或午點,很受百姓喜愛。

麪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賣。有詩說:“午夢初醒熱麪茶,乾薑麻醬總須加。” 喝麪茶很講究吃法,吃時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邊轉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無此吃法的。

  饊子麻花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8張

饊子麻花

饊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歡迎,它的製作比較麻煩。在事先將礬、鹼、紅糖、糖桂花放在盆內用溫水溶化,再將麪粉倒入和均勻,和好後挫長條盤起來餳一會兒,然後揪成40克一個的小劑。

將麻仁用開水拌起來,將小劑粘上拌好的麻仁,挫成10釐米長的小條碼在盤中,碼3至4層再餳着。餳好後,拿起兩小條用手挫成均勻的長繩條2根,對頭折兩個來回成8根,兩頭捏在一起,成兩頭尖、當中大的棗核形或扇形狀,用油炸熟即成。炸時鍋內花生油五成熱,拿着饊子麻花的捏頭處,將坯子下入油鍋來回擺動使其定型,待坯子稍硬挺後,整個入油中炸,炸成棕黃色即成。饊子麻花顏色棕黃,質地酥脆,香甜可口。

  薩其馬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9張

薩其馬

薩其瑪是滿族的名糕點,民間傳說是一位滿族的將軍留傳下來的。因其好打獵,爲攜帶方便,故製作這樣一種糕點。其原料是以雞蛋和白麪做成的細條,過油煎炸,再蜂密、白糖、瓜子仁,成金糕條。糕面撤上青紅絲,其味香甜可口。

  焦圈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10張

焦圈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愛吃,酥脆油香的味兒,真叫人吃不夠。北京人吃燒餅,常愛夾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是一種古老食品,製作比較麻煩,由於勞效太低,一般吃食店不願製作,故有一段時間常斷檔。說到炸焦圈,北京人都知知道一個“焦圈俊王”,原是“南來順”職工,已故去。他的技藝一般人不能與之相比,炸出的焦圈個個棕黃,大小一般,特別是具有香、酥、脆的特點,放在桌上,稍碰即碎,決無硬艮的感覺。

  糖火燒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11張

糖火燒

糖火燒是北京人常吃的早點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曆史,以大順齋的糖火燒最出名。糖火燒香甜味厚,綿軟不粘,適合老年人食用。

先把紅糖和芝麻醬、桂花、香油等調勻,再加適量的麪粉和麪鹼,攤在擀薄的麪皮上,反覆卷折,最後團成餅坯,入爐烘烤即成。糖火燒色澤深棕,質地鬆軟,香味濃郁,尤以北京通縣大順齋的糖火燒最有盛名。

  蛤蟆吐蜜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12張

蛤蟆吐蜜

豆餡燒餅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見品種,因其以豆沙爲餡而得名,在烤制過程中,因燒餅邊上有自然開口,吐出豆餡,掛着燒餅邊上,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種燒餅爲蛤蟆吐蜜。

  豌豆黃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13張

豌豆黃

北京春夏季節一種應時佳品。原爲民間小吃,後傳入宮廷。清官的豌豆黃,用上等白豌豆爲原料,做出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淨,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製法是,將豌豆磨碎、去皮、洗淨、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傳統做法還要嵌以紅棗肉。以仿膳飯莊所制最有名。

  炸咯吱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14張

炸咯吱

北京著名的漢族傳統小吃,分爲軟炸和脆炸。吃在嘴裏,又酥又脆,“咯吱咯吱”作響,這可能就是“炸咯吱”名字的來源吧。

  咯吱盒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15張

咯吱盒

又名咯吱合、咯炸盒、餎餷餄,是一種比老北京城還老的北京特色食品。咯吱盒的製作原料非常廣泛,麥、米、豆、谷,甚至高粱玉米均可入選。碾磨成粉,調水成漿,上爐火攤成薄如蟬翼形如滿月的煎餅;再均勻灑上少許香菜末和椒鹽,捲成卷切成寸段,滾油炸之,即成咯吱盒。顏色如淡黃,入口酥脆,五穀香沁人肺腑。

  豆汁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16張

豆汁

豆汁是老北京獨具特色的傳統小吃,根據文字記載有300年的歷史。豆汁是以綠豆爲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的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具有養胃、解毒、清火的功效。北京人愛喝豆汁,並把喝豆汁當成是一種享受。可第一次喝豆汁,那猶如泔水般的氣味使人難以下嚥,捏着鼻子喝兩次,感受就不同一般了。有些人竟能上癮,滿處尋覓,排隊也非喝不可

  炸灌腸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17張

炸灌腸

老北京的大衆街頭小吃。灌腸在明朝開始流傳。灌腸分兩種:一種爲大灌腸,用豬肥腸洗淨,以優質麪粉、紅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種原料調料配製成糊,灌入腸內,煮熟後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上鹽水蒜汁,口味香脆鹹辣。、

另一種叫小灌腸,用澱粉加紅曲水和豆腐渣調成稠糊,蒸熟後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鹽水蒜汁食用。灌腸外焦裏嫩,用竹籤扎着吃,美極了。

  褡褳火燒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18張

褡褳火燒

褡褳火燒是老北京常見的傳統名點。製作時,用面片裝入餡,兩面折上,另兩面不封口,放入平鍋中油煎至金黃色後,起鍋上桌,趁熱食用。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因其長型,有時對摺,類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褳,故名褡褳火燒。

  炒肝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19張

炒肝

炒肝是北京地區滿族傳統名吃。具有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色。炒肝兒是由宋代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的北京小吃,以豬的肝臟,大腸等爲主料,以蒜等爲輔料,以澱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最初吃炒肝時講究沿碗周圍抿,炒肝是要“喝”的,最好搭配着小包子一塊吃。

  爆肚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20張

爆肚

爆肚除肚子要新鮮外,功夫全在“爆”。爆的時間要恰到好處,欠火候或過火候,會出現過生或過熟而不脆,甚至咬不爛。故《燕都小食品雜詠》中詠:“入湯頃刻便微溫,佐料齊全酒一樽。齒鈍未能都嚼爛,囫圇下嚥果生吞。”還說:“以小方塊之生羊肚入湯鍋中,頃刻取出,謂之湯爆肚,以醬油蔥醋麻醬汁等蘸而食之,肚既未經煮熟,自成極脆之品,食之者,無法嚼爛,只整吞而已。”因此,它的質量標準是“脆嫩”,不同的部位要掌握不同的火候!

  芸豆卷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21張

芸豆卷

北京特色傳統名點。色澤雪白,柔軟細膩,餡料香甜爽口。傳說是慈禧太后聽見宮外有小販叫賣,便召進宮內品嚐,覺得很好吃,於是命令御膳房專門製作,由此芸豆捲成了慈禧的御前御點。

  扒糕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22張

扒糕

蕎麥麪粉熬成灰色糊狀,團拍成小餅放入涼水盆中。用蕎麥麪製成,一般和涼粉一起賣,吃的時候切成小塊,再把小塊扒糕削成兩頭薄中間厚的長條薄片盛在碗裏,澆上用麻醬、醬油、好醋攪拌的汁,加上紅鹹胡蘿蔔擦的絲,澆芥茉或辣椒或蒜末均可

  炸回頭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23張

炸回頭

北京清真小吃,類似餃子。形狀好像元寶餛飩,顏色金黃、表皮焦脆,餡香鮮美,透亮,外焦裏嫩、味道鹹香。

  糊塌子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24張

糊塌子

糊塌子是傳統麪食,美味可口。把西葫蘆擦成絲,和麪拌成糊,再和輔料拌勻,餅鐺燒熱,淋少許油,倒入麪糊攤平(圓形),兩面烤焦即成。

  果子乾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25張

果子乾

果子乾兒是早年北京人在冬季做的一種漢族傳統名點,是由杏乾兒、柿餅、鮮藕和葡萄乾兒等果品製成的。由於原料大多產於秋冬季節,加之做好的果子乾兒鎮涼了吃最可口,因此人們都在數九之後才做這種小吃。

  燉吊子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26張

燉吊子

滿漢傳統小吃。它以豬腸爲主,加豬心、豬肚、豬肺等,獨不加豬肝,以燉的方法制熟。

  炒紅果

找尋老北京的味道 盤點30種風味十足的老北京小吃 第27張

炒紅果

地道的北京美味。酸甜開胃的紅果兒配上晶瑩透亮、冰涼爽口的湯汁,一入口,瞬間清涼。主要成分是山楂。好多年前的北京,天剛一擦黑兒,就有小販挑着擔子走街串巷的叫賣。小販們多用一支砂鍋盛着炒紅果兒,所用的食具也不講究,不過是一隻粗瓷碗,味道卻是極佳的。

北京的小吃歷史悠久、風味獨特,非常值得一試。當然,除了以上小編介紹的30種小吃以外,還有很多的美味等着你親自去發現。還在猶豫什麼,一起去北京吃小吃唄~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