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當心!過勞導致肝臟疾病

當心!過勞導致肝臟疾病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8月9日,又一位年輕有爲的學者因過度勞累、貽誤治療,終因肝癌晚期不治去世。何勇,這位年僅36歲的數學系教授、博導,他的生命在“高期望值”的工作目標中悄然消逝。

近年來,由於超負荷工作誘發各種疾病導致年輕高知“過勞死”的事件頻頻發生。上海社科院年初公佈的“知識分子健康調查”顯示,北京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從10年前的59歲降到了53歲,這比1964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75.85歲低了20多歲。

20-50歲之間的中青年,本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卻承受着繁重的工作強度和生活壓力,身體機能迅速下降,各種慢性病、高發病甚至不治之症頻發,而且日趨年輕化。越來越多的醫學專家呼籲:壓力使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人處於健康“透支”的狀態,要提高生命質量,必須重視預防醫學和重視中青年人的健康狀況。

親友回憶:

累的時候總說:挺挺就過去了
  
記者在採訪何勇的家人及同事時,每個人的語氣中都充滿了悲傷和痛惜。何勇的妻子說,他總顯得風風火火、精力充沛,一個整日以“忙工作”爲生活全部,累的時候總說“沒事,挺挺就過去”的人,又怎麼會在意自己的身體?同事張國川老師告訴記者,給他佈置的任務總是很多,我們能看出他的疲憊,但何老師脾氣好,總會欣然接受,就在他去世時還承擔着一個重要項目。他的導師姚恩瑜和記者談到他時說:“他總有幹不完的工作,壓力太大了,可他的事業心、責任心又太強,真是個忙起來什麼都不顧的人。”

記者瞭解到,五六月份的時候,一向身體無恙的何勇突然持續高燒,但他一直認爲沒事,而且很能忍,總說工作忙沒時間看病。他的妻子回憶道:他經常一回家就喊累,總要躺在牀上休息一會兒,吃飯也沒什麼食慾,而且很煩躁,當時想可能是過度勞累所致,也沒往病上想。

專家分析:

慢性肝炎七成症狀不明顯
  
醫學報告指出:何勇是因爲彌散性肝癌晚期去世的。從發病到去世只有短短一個月,因爲重型肝炎患者癌變的速度相當快,癌細胞在身體內迅速擴散以至於無法治療。然而,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去世前並無任何徵兆。

彌散性肝癌的症狀真的如此隱蔽而容易被忽視嗎?對此,全國着名中醫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天安醫院肝病專家王世成先生表示,肝炎患者70%左右都沒有明顯症狀,但身體的預警、徵兆是不可能沒有的。

當心!過勞導致肝臟疾病

#p#副標題#e#

過度疲勞肝炎來找
  
我國有1.2億乙肝病毒攜帶者,其中有3000萬-4000萬慢性肝炎患者,而大多數的繼發性肝癌都是由肝病病毒攜帶者發展成爲慢性肝炎,再由慢性肝炎轉爲肝硬化,進而發生癌變的。

王教授介紹說,很多病毒攜帶者終生都不會致病,但目前慢性乙肝、肝硬化甚至肝癌的發病年齡呈低齡化趨勢。而致使病毒攜帶者發病的最大誘因就是工作、生活壓力大,身體長期過度疲勞。

在正常而健康的生活狀態下,如果不進行檢查,絕大多數病毒攜帶者都不知道體內有乙肝病毒,也不會發病。但如若長期處於超負荷工作、過度勞累、睡眠不足、情緒緊張壓抑、抽菸喝酒的狀態下,就很容易誘發體內病毒發生病變,導致嚴重後果。

七成症狀不明顯

誤把煩躁當上火
  
王教授說,患慢性乙肝的人中70%都沒有明顯症狀,但是一些細微的體徵變化卻是疾病的重要信息,大多數人往往不在意。

王教授分析說,之前的發燒表明他體內有炎症,如果及時檢查,會提早發現肝臟問題。而此前的疲勞、煩躁、不想吃東西等體徵,都是乙肝的症狀。另外,每個人的耐受力不同,有的人誤把肝區疼、肚子脹認爲是飲食沒規律引起的消化不良、胃疼,於是就強忍着;還有的人明顯消瘦,卻認爲是工作太忙,顧不上吃飯或吃得少造成的,甚至開玩笑稱:當作減肥吧。

其實,這些體徵都在提醒人們身體出現了問題,要及時檢查,否則真熬到晚期不治不行的時候,已經治不了了。

牙刷牙膏分開使

一年檢查一次肝
  
說到肝炎的預防,王教授說,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要調整生活習慣,戒菸戒酒、保證充足睡眠、飲食避免油膩、心情愉快少生氣等等,誰都會說,可能做到的沒幾個,尤其是現在處於工作、生活壓力下的中青年人。

不過,倘若家中有乙肝患者,或和乙肝患者有過密切接觸的人,預防重在細節。比如說,我們都知道牙刷要和病人分開用,但卻忽略了牙膏。其實,如果家中的乙肝病人牙齦出血,病毒沾在牙刷上,擠牙膏的時候就會傳播到牙膏上,健康人如果也出現牙齦出血的現象,傳染就很難避免,所以牙膏也要分着用。

而除了日常預防之外,人們最好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肝功能檢查。何勇的英年早逝也給了我們這樣一種警示,就是定期檢查的必要性。和健康的身體相比,再繁忙重要的工作也顯得渺小了。因此,特別是像他一樣處於疲勞和壓力下的中青年人,定期對整個身體進行檢查非常重要。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