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中醫 > 中暑有分陽暑陰暑 中醫防治中暑有講究

中暑有分陽暑陰暑 中醫防治中暑有講究

來源:歐巴風    閱讀: 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夏日炎炎,中暑患者多。老年人、孕產婦、孩子、患有慢性病或過分疲勞的人,更容易中暑。

中暑有分陽暑陰暑 中醫防治中暑有講究

中醫如何防治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由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爲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爲其常見的誘因。

症狀有輕有重

中暑常見症狀包括髮熱、乏力、皮膚灼熱、頭暈、噁心、嘔吐、胸悶、煩躁不安、脈搏細速、血壓下降等。重症病例有頭痛劇烈、昏厥、昏迷、痙攣等。主要分爲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3種情況。

高溫環境下,人們首先可以出現“先兆中暑”,表現爲多汗、口渴、無力、頭暈、眼花、耳鳴、噁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動作不協調等。這時如果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如果上述症狀加重,則輕症中暑症狀,患者的體溫升高到38℃以上,面色潮紅或蒼白,大汗,皮膚溼冷,脈搏細弱,心率快,血壓下降有可能是輕度中暑,需要及時處理,並休息幾個小時。

重度中暑時,大多數患者是在高溫環境中突然昏迷。此前患者常有頭痛、麻木、眩暈、不安或精神錯亂、定向力障礙、肢體不能隨意運動等,皮膚出汗停止、乾燥、灼熱而緋紅,體溫常在40℃以上。重症中暑症狀,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

中暑有分陽暑陰暑 中醫防治中暑有講究 第2張

中暑分陽暑陰暑

中醫認爲,傷暑有陰、陽之分,“動而得之者爲陽暑”,“靜而得之者爲陰暑”,我們平時所指的中暑大多指陽暑。患者多在烈日下勞作,或長途行走,或因在高溫、通風不良、溼度較高的環境下長時間勞作所引發,突然出現頭暈胸悶、高熱汗出、體若燔炭、面紅目赤、煩躁不安、大渴大汗、喘促氣粗,且舌紅苔黃少津,脈洪數等,這種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

陽暑須儘快救治

陽暑的治療以清熱解暑爲主。陽暑往往發展很快,由於身體表面的血管高度擴張,血液過多灌輸到體表,大腦、心臟等重要器官缺血,嚴重的會出現休克、抽搐、昏迷,有生命危險。因此,一旦發現有人出現頭痛、頭暈、臉紅、身熱、大汗等先兆症狀,必須儘快救治。

具體方法如下:

迅速將患者轉移到通風、陰涼的地方,爲其扇扇子、敷涼毛巾降溫;清醒者可喝些綠豆湯、淡鹽水、荷葉水、綠茶、酸梅湯等,也可吃些西瓜;用清涼油抹額頭、太陽穴;服十滴水或仁丹,老弱患者可含2~3片西洋參。另外,按壓百會、掐人中能使患者清醒。

治療陽暑可用張仲景的白虎湯或西瓜、綠豆湯等清熱解暑。預防陽暑要注意夏日出門要備好防曬用具,如遮陽傘、遮陽帽、太陽鏡、防曬霜等,準備充足的白開水等飲料以及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以備應急之用。飲食宜清淡、易於消化,可多喝綠豆湯、赤小豆粳米粥、荷葉粥、蓮子百合粥或薄荷粥等。

中暑有分陽暑陰暑 中醫防治中暑有講究 第3張

陰暑可選藿香正氣散

人們對陽暑的預防較爲重視,但對陰暑證往往認識不足,正如《時病論》所說:“暑熱逼人者,畏而可避,可避者犯之者少。陰寒襲人者,快而莫知。莫知則犯之者多,故病暑者,陰暑居其八九。”

陰暑的發病多是因爲夏日過於避熱貪涼引起,即所謂“靜而得之者爲陰暑”,如夜間露宿室外,或坐臥於陰寒潮溼之地,或乘涼時間過長,或運動勞作後立即用冷水澆頭衝身,或立即快速飲進大量冷開水或冰鎮飲料,或睡眠時被電扇強風對吹,均可導致風、寒、溼邪侵襲機體而引發“陰暑”,正如明代張景嶽指出:“陰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陰暑。”換而言之,陰暑的致病原因不單純是暑邪,而兼有寒和溼,所以陰暑不像中暑那樣明朗化和發病急驟。

陰暑病程比較長,溼邪黏滯,治療不對路,患者很苦惱。現代醫學認爲,發生陰暑的原因是在炎熱的氣候條件下,體內新陳代謝旺盛,體力消耗大,抵抗力減弱,當遇到氣候突然轉涼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後,病原微生物就會乘虛而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嘔吐腹瀉,甚至造成口眼歪斜,誘發中風及半身癱瘓等病症。

陰暑的治療以解表清暑爲法,首選藿香正氣散(現有口服液、滴丸等製劑)。

藿香正氣散主要由藿香、蒼朮、陳皮、厚朴、白芷、茯苓、甘草、紫蘇等中藥組成,具有散寒化溼、和中祛暑的作用。適用於因避熱貪涼引起的“陰暑”,也稱暑溼感冒、胃腸型感冒,表現爲頭痛身重、四肢痠痛、怕冷發熱、無汗等,有的還伴有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胃腸症狀。

另一方面,“藿香正氣”中大多數藥都具有辛溫燥溼作用,對於在“桑拿天”中因溼度大、暑熱挾溼而引起的胸悶脘痞、噁心嘔吐等症也有較好療效。但對於“陽暑”和“暑熱感冒”(俗稱“熱傷風”)則不適宜。對於陰暑,還可取冬瓜皮、陳皮、生薑、藿香、佩蘭各5~10克煮水喝。體弱者可含3~5片西洋參。白扁豆山藥粥、荷葉粥能刺激脾胃,有助於利水化溼,是不錯的食療方。

注意不能吃寒涼的藥物和食品。在前胸後背刮痧也有效。陰暑有腹瀉、噁心者,可將生大蒜3~5瓣搗碎後用溫開水送服。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