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成長心理 > “校漂族”:該往哪裏漂?

“校漂族”:該往哪裏漂?

來源:歐巴風    閱讀: 7.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校漂族”:該往哪裏漂?

小劉是青島大學畢業生,這幾天,正當許多同學進入新單位報到之時,他卻開始了在青島啤酒城的短暫的打工生涯。6月就畢業的小劉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現在他租住在學校附近,表面看起來,他儼然還在過着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校漂族”。2009年暑假許多島城大學畢業生像小劉一樣,選擇了“漂”在校園的生活狀態。   

校漂族“漂”在校園   

其實,對於2009年的島城大學校園來說,“校漂族”並不是一個新名詞,幾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大學校園裏的校漂族,今年更加引人關注。記者從島城各大高校瞭解到,今年許多“校漂族”在暑假裏都選擇不回家,他們中一部分是等待考研的大學畢業生“考研族”,另一部分是還沒有找到合適工作的留檔待業學生。#p#副標題#e#

小劉是“校漂族”中的典型一員,家鄉在沂南的他今年本該畢業工作。但是卻遭遇了就業寒流。他告訴記者,自己的父母是一般的工薪階層,收入不多,今年畢業的他本來想早點找到個合適的工作,回報雙親。可是到現在工作問題一直還沒有着落。於是他決定這個暑假留在青島繼續找工作,期間,他隨時看着校園廣告打點短工,維持基本生活開銷。他表示,如果找不到工作,就準備全力以赴考研。與小劉不同,青島理工大學的小樑則不需要爲未來的生活擔憂,因爲家境比較優越,小樑算是“校漂族”裏面最輕鬆的羣族之一。他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他已經找了好幾家單位,但是就是感覺不對路。他不願意在一個不滿意的公司屈就,寧可等待觀望一段時間。目前他就在學校附近租住,平時還可以利用學校裏的BBS、球場、圖書館、實惠的食堂,過着單純的象牙塔式的生活。

四種“校漂族”   

學習型:這包括考研族和留學族兩種,這是校漂族主力。考研型的學生有的是真正鍾情於專業,希望繼續深造,有的則是利用考研躲避就業高峯。留學型的學生則利用暑假留在學校附近,上外語補習班,爲出國做準備。或者有的學生已經在等待簽證結果或者準備簽證的“校漂”相對比較輕鬆。   

“近水樓臺”型:學校是各類信息交匯的地方,很多在畢業前沒有找到如意工作的同學,選擇留在學校附近,通過一個暑假的準備,利用經驗,搶得先機。   

寄居型:一些同學家境富裕,不願意面對擇業壓力,對職場前途悲觀,通過寄居在學校的周圍,延續校園式無憂的生活。   

創業型:還有一小部分特殊的“校漂族”選擇了放棄所學專業,在學校周圍嘗試開店,小本經營,享受生活。#p#副標題#e#

“校漂族羣”逐漸增多   

儘管沒有確切數字,但是據記者瞭解,進入2009年來,校漂的數量整體上呈現上漲的趨勢已成爲不爭的事實,在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等大學校園附近,暑假裏漂在校園的學生隨處可見。而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個大學生,他們都表示,如果在畢業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他們寧願做“校漂族”。記者瞭解到,“校漂族”所佔的比例會因高校的不同和專業的不同而不相同。相對而言,熱門專業的“校漂族”數量較少,而傳統和冷門專業的“校漂族”相對較多,男校漂比女校漂相對更多。   

“校漂族羣”的增大,有着宏觀社會層面的原因。青島市就業指導中心有關人士告訴記者,這一方面是因爲近年來高校擴招後大學生數量猛增,另一方面則是在大的經濟形勢下,理想的就業崗位也在減少,崗位需求與供應比例嚴重失衡,造成社會的競爭日趨激烈,而使得許多學生無法快速順利地進入到就業通道,大量滯留在學校。然而,對於學生個體而言,也存在着許多深層的心理因素。青島青少年心理學研究會副會長王國梅表示,“校漂族”們大多在大學期間沒有比較明晰的自身定位,同時對未來有着比較不切實際的幻想。大部分的校漂族們在談論自己未來仍然保持着美好向往,在遭遇到現實的冷酷後,他們寧願繼續留在相對安靜、溫暖的校園裏,似乎這樣就可以遠離社會的競爭和紛擾。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成爲大學畢業生依然選擇做“校漂族”的重要誘因。她表示,“校漂”現象的增多,更多地顯示了目前許多大學生畢業生在心理上對社會的疏離感,同時,也從某種程度上表明瞭孩子在市場經濟時代就業競爭加劇後暴露的脆弱個性。

“漂”不該成爲常態   

在經濟形勢低迷時期,選擇留在學校附近,養精蓄銳,以利再“戰”,對於大學畢業生來說,不失爲一個好的選擇,但是,專家提醒,大學畢業生“漂”的時間不宜過長,也不該成爲一種生活的常態。   

另一位“校漂”王新對記者道出了許多校漂族的心聲,他告訴記者,其實他自己特別不想長期做校漂。輔修過普通心理學的他不無擔心地表示:“半年到一年是個期限,如果超過這個期限,會在心理上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王國梅表示,“校漂族”把對社會的適應期和緩衝期放在學校,用一點時間反省自身和規劃未來,應該值得提倡和鼓勵。但是她提醒說,大學校園畢竟還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與社會之間的聯繫比較少,儘管單純的環境有利於緩解壓力,但從“校漂族”的生活狀態來分析,他們的人際關係相對單一,缺乏必要的交流和大範圍的交際活動,這樣十分容易產生孤立感,導致焦慮甚至抑鬱。同時,“校漂”現象或多或少還反映出一些學生還無法接受社會,融入社會的心理現狀。因此,她表示,漂在學校的學生一定要認識到“漂”只是一個過渡時期,千萬不要把“漂”看作是逃避社會現實,逃避應承受的社會責任的一個“避風港”,要樹立自信,漂到一定時候,要戰勝自我,勇於接受社會挑戰。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