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骨科 > 關於骨質疏鬆有什麼診治措施

關於骨質疏鬆有什麼診治措施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是一種全身性骨量減少及骨組織微結構改變,從而導致骨脆性增加及易發生骨折的一種常見的、全身性的骨代謝疾病。骨質疏鬆症亦是一種世界範圍流行性的疾病,發病率、死亡率較高。

關於骨質疏鬆有什麼診治措施

骨骼變化於年齡

人一生中骨骼都在不斷地自我更新,周而復始地分解及重建,即所謂骨骼地再造,其形成由成骨細胞完成,吸收受破骨細胞控制。骨的不斷吸收和重建伴隨人的終生。正常骨代謝是吸收和形成的動態平衡,因各種原因引起的吸收過多和形成不足導致平衡破壞,使骨量減少,骨質疏鬆。此過程在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表現。大約30-35歲,骨量的積累達到高峯。一般女性從40歲開始,男性從50歲以後,骨丟失的速度逐漸加快,骨形成的速度逐漸減慢,骨質的礦物鹽和基質均有減少,導致骨密度下降。尤其是絕經期婦女,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高,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女性高於男性。骨量減失的速度也較快。皮質骨和鬆骨質均減少,以後者減少更爲迅速。據國內外報道,女性發病時間較男性提前10年左右,發病率也較男性高約10.9%-21.7%。

骨質疏鬆症的發病情況

目前全世界約有2億人患骨質疏鬆,美國約有2500萬人(約佔其總人口的1/10)有程度不等的患有骨質疏鬆,其中80%是婦女。而在1/3-1/2的絕經婦女中患有本症。我國是一個人口衆多的大國,佔世界人口的22%,亦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下世紀中葉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的27%,達4億人。我國雖然尚無全面的調查報告,但據許多省、市和地區的普通和研究結果,顯示50歲以上人口發病率爲20.1%,其中男性爲10.3%女性32.0%。上海、北京調查報道,60歲以上骨質疏鬆患病率女性爲40%-50%,男性約爲20%。於香港地區近似,但低於歐美國家。

引起骨質疏鬆的原因

骨質疏鬆的發生於許多因素有關,如性別、年齡、種族、地區、遺傳、飲食習慣、運動、生活方式、疾病狀態等。骨質疏鬆的發病與骨骼的生理和病理活動亦有關。

我國膳食結構不合理,人均每日鈣的攝入量僅爲供應量的一半。合理的膳食,提高鈣的攝入量以及適當的運動,接受光照都是防治骨質疏鬆的重要措施。

骨質疏鬆患者有哪些症狀?

骨質疏鬆患者有三大症狀

1. 疼痛 早期患者通常無任何症狀,不易被發現,半數以上的患者可有疼痛表現,最常見的是腰背痠疼,其次是肩背、頸部或腕、踝部。初期 僅在變換體位時出現疼痛,常侷限於腰背部,偶爾可向前或雙下肢放射,疼痛時輕時重。嚴重者可有程度不同的腰背部疼痛。背痛是因脊椎部分或全部萎陷出現脊椎旁肌肉痙攣所致。有無背痛以及其嚴重性與骨質疏鬆的程度不呈平行關係。

2. 骨骼變形 脊柱前傾,彎腰、駝背和身材變矮。可伴有持續性疼痛,常因彎腰、上舉或跳躍活動,而致疼痛加劇。

3. 骨折 隨着骨質疏鬆的不斷加重,骨骼局部可出現壓痛,甚者在輕微外力的作用下,即出現不同程度的骨折。骨折的好發部位主要在脊椎(第11、12胸椎和第3腰椎),股骨頸和橈骨遠端、脊柱出現楔形性壓縮性骨折而使脊柱變形、縮短,這是老年人身體變矮的主要原因。胸椎的縮短可伴有胸部不適和肺功能障礙,出現腹脹和便祕等症狀。脊柱(胸、腰部)、髖部(股骨頸)和腕部(橈骨)的骨折,通稱爲“骨質疏鬆三大骨折”。

骨質疏鬆症的信號

背痛;腰腿痛;身材變矮;駝背;骨折;牙齒鬆脫。

骨質疏鬆症的高危人羣

高齡;絕經;身材矮小;體力活動少;鈣攝入不足;嗜煙;酗酒及長期服用皮質激素;肝素;抗癲癇藥和免疫抑制劑等。

引起髖關節骨折的危險因素:

(1) 年齡:65歲以上的婦女,年齡每增加10年,髖部骨折的危險性增加2倍。

(2) 骨密度:跟骨BMD和髖部BMD減少1s,髖部骨折的危險性分別增加2倍和2.6倍。

(3) 母親的骨折史是預測髖部骨折危險因素。特別是母親的骨折發生在80歲以前,該婦女髖部骨折危險性增加2倍。

(4) 跌跤的體位不穩是髖部骨折危險因素。老年男性和女性非暈厥跌跤的因素有:頭一年有3次以上跌跤史,關節炎史,帕金森病,從椅上起立困難,感覺遲鈍,膝關節部靈活,癲癇病史。

(5) 骨折史:50歲以上婦女發生過任何一種骨折會使髖部骨折的危險性增加1.5倍,45歲以前的骨折使髖部骨折危險性增加2倍。

(6) 每天站立時間少於4小時。

(7) 休息時間的脈搏>80次/分。

(8) 不能從椅子上站起來;自我感覺健康不佳;反應遲鈍。

(9) 長期喝大量濃咖啡。

(10) 近期服抗癲癇和苯二氮卓類藥物。

(11) 鈣與維生素D缺乏:連續服用鈣劑和維生素D可使髖部和非椎體骨折的發病率分別下降23%和17%。

性功能低下:女性雌激素缺乏症,如卵巢切除、子宮切除、無月經等;常見於神經性厭食症和高泌乳素血癥的運動員,都是骨折的危險因素。

骨質疏鬆症的後果

骨折使骨質疏鬆症引起的最嚴重後果,骨折可導致殘疾,勞動力喪失,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死亡。絕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的患者最易發生橈骨遠端骨折,因前臂近端、肱骨近端、股骨幹以及脛骨遠端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也不少見。

老年人髖部骨折可造成長期病態,甚至死亡。ROSS報道:髖部骨折一年內因併發症死亡率約15%-25%,經6個月的追蹤觀察,存活率可減少12%-20%,佔各種疾病死亡率的第12位。骨折後50%的人會終生殘疾,生活不能自理;15%-25%的人需長期看護。住院費和醫療保健費用高,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很大的負擔,這些都嚴重的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給家庭、社會帶來嚴重的危害,因此骨質疏鬆症是一個社會問題,已引起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

哪些情況下應考慮有骨質疏鬆症的可能

1、 年齡超過45-50歲

2、 女性長期停經及絕經

3、 營養差

4、 飲食習慣不良,如偏食、素食、長期攝取低鈣食物、食用蛋白、脂肪過多或大量飲茶和咖啡

5、 長期靜坐,躺臥而缺少必要的活動

6、 久居陰暗潮溼處所,曝曬陽光過少

7、 嗜煙酗酒

8、 身體瘦小,體重過輕,肌肉部發達

9、 性功能低下

10、 患有以下疾病:如內分泌系統疾病如糖尿病、庫興綜合徵、甲狀旁腺功能抗進等,婦科病、肝、腎、胃腸道疾患,骨腫瘤,嚴重創傷及高齡骨折等

11、 曾行婦科手術如卵巢、子宮切除等

12、 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特別是皮質類固醇等

13、 有骨質疏鬆或因骨質疏鬆而致病理性骨折的家族史

14、 具有中國、日本血統,以及北歐的婦女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

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目的:維持正常的骨量。即充分儲備,避免丟失。應包括:青少年期獲取最高的骨峯值,避免更年期後和老齡期各種促使骨量丟失的因素。

一、 充分儲備:在兒童成長髮育期,宣傳有關知識,加強體力鍛鍊,科學合理膳食,增 加鈣的攝入,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及時排除不利因素以增加生長期骨量的積累。

二、 避免丟失: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導致骨質疏鬆的危險因素:

1) 避免長期大量飲酒、吸菸、咖啡因或濃茶等;

2) 改變飲食習慣補充蛋白質飲食,但也要注意不要攝入過量,尤其是中、老年體胖者需強調減輕體重,因爲肥胖者較小手者更易患骨質疏鬆;

3) 適當運動:體力鍛鍊可刺激成骨細胞活性,堅持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原則上運動後部出現明顯疲勞爲宜。鼓勵行走、伸背,四肢癱瘓症狀輕微者應堅持每天直立1-2小時,症狀嚴重者可適當使用支具保護;

4) 多曬太陽,有條件可行日光浴或光療,應在理療科醫師指導下,可以不受地點、季節和天氣的限制,進行紫外線照射治療。

5) 注意鈣、磷、蛋白質、維生素D的攝入,並保持其平衡;

6) 避免外傷或跌倒,老年人平衡能力差,容易跌倒,因此防止地面潑水滑倒,地板不要太滑,最好不用地毯,樓道照明應好,如有可能可用髖部護墊,減少骨折以防止發生脊柱和股骨上端骨折。已發生脊柱骨折者,可用墊枕鍛鍊治療。

7) 避免、慎用易致平衡失調的藥物

三、 預防性用藥

1) 性激素,絕經後5-10年內應用,防止、延緩骨量丟失和減少骨折的發生;雌激素替代療法對女性具有良好效果。雄激素對男性亦有希望。

2) 補充鈣質,每天普通居民膳食鈣應補充到1000-1500mg。因此,除了喝牛奶每日1-2袋外,最好還能適當補充鈣和維生素D,亦提高腸鈣吸收。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