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保健養生 > 泡飲藥酒應謹防的誤區

泡飲藥酒應謹防的誤區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醫認爲,酒爲百藥之長。中藥泡酒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內經素問》中已載有“上古聖人作湯液醪醴”的內容,醪醴就是治病的藥酒。時下,飲用補酒已成爲民間最常見和最常用的一種進補方法。很多人熱衷於自制藥酒,但在具體操作中誤區不少。

泡飲藥酒應謹防的誤區

藥酒一般隨所用藥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進補類有補血、滋陰、壯陽、益氣的不同,治療類有化痰、燥溼、理氣、行血、消積的區別,屬涼寒性的中藥有靈芝、百合、貝母、龜板、鱉甲等,屬溫熱性的藥有附子、乾薑、肉桂、人蔘、鹿茸、虎鞭等。

以藥入酒,酒中泡藥,不但能喝出特別的酒味,還有養生保健的妙用。專家指出,藥酒有通經絡、活血脈、溫補陽氣、祛寒止痛的作用,但必須對症、適量飲用。在泡製和服用藥酒時也要謹防下列誤區。

誤區一:藥酒補酒不分

服用藥酒前須認清功效。通常藥酒分爲治療性藥酒和滋補養生性藥酒兩類。前者有特定的醫療作用,主要依據醫生的處方或經驗方來配製,其服用對象和服用方法均較嚴格。市場上常見的多爲滋補酒,一般都具有養生保健的作用,但也只有一小部分能作爲日常服用之品。

誤區二:就餐時飲藥酒

很多人在聚餐時會拿出精心泡製的藥酒與親友分享,覺得既滋補又助興。但是,藥酒是有藥效的,通常情況下不能在吃飯時服藥,藥酒的服用同樣應遵守這一規則,吃飯時喝藥酒不僅會對消化道產生刺激,還會影響藥效的發揮。

誤區三:喝藥酒多多益善

古代醫學家曾明確指出:“藥酒補虛損,宜少服,取緩效。”在服用藥酒時,要根據個人對酒的耐受力,一般每次服用15—30毫升,早晚各飲1次或每日3次爲宜。與過量服用白酒不同,大量服用藥酒的後果與過量服用藥品相同,將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誤區四:千人一方

中醫強調,選用藥酒應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氣血雙虧、脾氣虛弱、肝腎陰虛、神經衰弱者,應選用滋補類藥酒,如五味子酒、十全大補酒、人蔘酒等;風寒、中風後遺症者應飲活血化瘀類藥酒;有月經病的人,可飲用調經酒、當歸酒等;風溼病患者可選用風溼藥酒、五加皮酒、木瓜酒等祛風溼藥酒;腎陽虛、勃起功能障礙者可選用鹿鞭壯陽酒、淫羊藿酒、蔘茸酒、海狗腎酒等壯陽藥酒。

誤區五:藥酒越陳越好

很多人認爲,酒是陳的香,藥酒也應該是泡的越久越好。事實並非如此,飲藥酒要注意時效,儲存得當的情況下,一般優質酒以儲藏4—5年爲最佳。如果繼續長期儲存,到了一定程度就會使酒精度下降,酒味變淡,香氣消失,藥效也會受到影響。若出現大量沉澱物或已酸敗變質,則絕對不能再飲用。

誤區六:藥材都可以泡藥酒

養生藥酒配方常用的中草藥主要包括補氣藥、助陽藥、養陰藥、安神藥、養血藥、活血化瘀藥、祛風寒溼藥和一些芳香化濁、芳香開竅、理氣消食等類藥物。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藥材,應找醫生開方抓藥。否則,不但可能不適應自己的體質,還有可能遇到川烏、附子等有毒的藥材,對健康造成極大危害。

誤區七:泡酒的藥材越大塊越好

在藥店所見的藥酒經常是將大塊的藥材放在酒裏浸泡,據說這樣泡的酒藥效更好。但曾惠芳表示,應將藥材挑除雜質、篩選漂洗、晾乾,再碾搗、切細,最好製成飲片,再放進酒裏密封浸泡。每天搖動一次,一般10~20天后就可飲服。藥量與酒量的比例大約爲50克對500克。第一次酒液服完後,還可酌加白酒再浸1次,然後濾去藥渣飲用。過濾後的藥酒應當是澄清明淨的液體,顏色爲黃色或深、淺褐色。

誤區八:藥酒人人皆宜

藥酒雖好,不對症、不適量也會有害。曾惠芳指出,藥酒的一般飲用方法是每次飲用10~30毫升,每天飲用2~3次(即飯前1小時內、飯後30分鐘內、睡前30分鐘內),或者依病情及所用藥酒的性質、濃度而調整。應辨證選擇適於自己飲用的藥酒。不善飲酒者可只在睡前飲少許。嗜酒者,飲藥酒也不宜過量。如遇感冒、發熱、咽喉痛及氣管炎等,均應停服。婦女月經多時,活血類藥酒要慎用。另外,高血壓、心臟病、肝臟病、嚴重胃病患者也應慎用。

由於藥酒以酒泡製而成,對酒有禁忌的人同樣不宜服用藥酒,如肝病、高血壓、冠心病、中風、骨折、皮膚病患者,以及對酒精過敏的人和孕婦、乳母等。只有正確、適量、合理飲用藥酒,才能對身體有所裨益,如若亂服或無劑量限制,極易造成藥物或酒精中毒,出現老年癡呆、智力減退、多發性神經炎等病症。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