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保健養生 > 女性體寒易招癌 8招有效改善體寒

女性體寒易招癌 8招有效改善體寒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女性體寒易招癌 8招有效改善體寒

近日北方多地經歷多場雨雪和霧霾後,大風伴隨低溫如約而至,天寒地凍,許多平時就怕冷的女性就更是雪上加霜,寒上加寒。加上近日網上又熱傳“寒性體質的人更易患癌”,更讓許多體寒怕冷的女性提心吊膽,寒冷的冬季,女性朋友究竟該如何科學起居飲食,有效抵抗寒溼侵襲呢?

寒溼是萬病之源,女性體寒易招癌

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臨牀醫學院院長王莒生介紹,中醫認爲,寒溼是萬病之源,“虛則寒,寒則溼,溼則凝,凝則瘀,瘀則堵,堵則瘤,瘤則癌。”意思是說,體質虛弱的人,陽氣不振,難以祛除寒邪,進而溼氣侵襲,以致血運不暢。尤其是久坐不動的上班族和白領女性,容易出現寒和瘀的雙重特徵,寒氣引起氣血瘀滯過久,則形成有形的腫塊,表現爲腫瘤。

爲什麼寒性體質的人更容易得癌?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儲真真更爲具體地解釋了原因。

第一,寒性體質的人通常免疫力低下,不能有效阻擋外部毒性物質的侵入,清除毒素的能力也相對較差,爲腫瘤產生創造了先決條件。

第二,寒性體質的人一般血液流動較慢,易形成瘀血和痰濁、氣滯相互“勾結”的狀況,“痰瘀互結”積滯在某個部位,長期在毒邪的作用下,就容易導致腫瘤的形成。

儲真真介紹,中醫理論認爲,寒性體質是由於體內陰氣過剩,對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的功能減弱,以至身體對熱量吸收減少而呈寒性。這類人羣常出現以下症狀:手腳冰涼、怕冷,易感冒;易疲勞、浮腫,口脣色淡、舌苔發白;大便稀,容易腹瀉;小便色淡,尿頻、尿量多;食慾較差,吃東西常覺得沒有味道等。

臨牀發現,和其他體質的人相比,不良生活習慣也會顯著增加寒性體質者的患癌風險。如長期吸菸,更容易得肺癌;不注意飲水衛生,總吃變質食物更易得胃癌;如果長期肝氣不疏,如生悶氣、壓力大、精神抑鬱等,則男性容易得鼻咽癌、腎癌和肝癌,女性易出現乳腺癌、宮頸癌等。

冬季驅寒記住“三字經”,健康生活可改善體寒

王莒生和儲真真兩位專家均建議,寒性體質的女性可以通過飲食、保暖、作息和運動等方式來改善症狀,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遵循防寒“三字經”。

1.順時令

多吃時令蔬果,如蘋果、蘿蔔、白菜等。一日三餐要有規律,早餐重營養,午餐要吃好、吃飽,晚餐宜清淡、易於消化。注意適當補充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如牛奶、橘子、蜂蜜等;也可吃一些補氣血的食物,如大棗、龍眼、黑芝麻、山藥等。

2.少生冷

冬季女性飲食上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如苦瓜、鴨梨等瓜果,儘量不吃冰淇淋等。

3.多溫熱

北方冬季寒冷,可適當多吃溫熱的食品,如牛羊肉、薑湯等;南方氣候較溫和,可吃一些雞、鴨等甘溫的食物。王莒生還爲怕冷的女性朋友們推薦了兩種適合冬天喝的驅寒養生粥:生薑糯米粥,此方源於清朝的《太醫院經驗神方》:“一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姜,熬熟兌入半杯醋,防治感冒保安康。”砂仁粥,在大米粥快煮熟時,調入砂仁粉末2~3克,稍煮即可。

4.重保暖

天氣寒冷時要及時增加衣服,以免“寒邪”入體。

5.曬太陽

少待在陰冷潮溼的環境,多曬太陽。午後太陽當頭之時,曬20分鐘左右,讓陽光溫煦頭頂中心的百會穴,可起到通暢全身經脈、養腦補陽的作用。傍晚則可以背對陽光曬後背,最好是邊曬邊拍打按摩,有助調理五臟氣血。

6.邁開腿

“動則生陽”,陽氣足,寒溼就容易排出。秋冬季節可以選擇天氣暖和的時候到公園慢跑、散步、騎車等,最好每週3~5次、每次30~60分鐘,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減輕體寒症狀,長期堅持可逐漸改變寒性體質。但要注意避免進行高強度運動,否則易“發泄陽氣”反加重體寒。

7.多泡腳

體質虛弱不適合運動者可以每天泡泡腳,用40℃左右的熱水浸沒膝蓋,泡20分鐘;還可以在水中放一些生薑、花椒、幹辣椒等,以促進腿腳的血液循環。在泡腳的同時揉搓雙腳,效果會更好。

8.少熬夜

熬夜的人一到凌晨三四點鐘,就會手腳冰涼、渾身發冷、腦子不聽使喚,這其實就是熬夜內耗氣血,寒邪乘虛入侵人體,導致經絡阻塞的表現。因此冬季更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建議作息調整爲“早臥晚起”,如果時間允許,躺到陽光照耀時再起牀最好。

3種改善體寒藥膳

下面介紹幾個藥膳,可以一試。

1、調理陽虛的鹿茸燉雞

鹿茸2克、枸杞子10克、生薑3片、去骨雞肉50克,加水燉服。

2、補氣血的當歸羊肉湯

當歸20克、人蔘10克、生薑10克、黃芪30克、羊肉300克,加水燉服。注意:月經期間不用此湯,因當歸有活血之效,服用後出血增多。

3、健脾養胃又養血的豬蹄花生大棗湯

豬蹄2只、花生50克(連衣)、大棗10枚,調味品適量。將洗淨豬蹄、花生、大棗一同放進鍋中,加水共煮至熟爛,加入調料即可。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