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五大發病原理易致肛裂

五大發病原理易致肛裂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五大發病原理易致肛裂

肛裂是齒線以下肛管皮膚破裂形成棱形裂口或潰瘍。是一種常見的肛管疾病,好發於青壯年,兒童也可發生,老年人較少。肛裂常發於肛門後、前正中,以肛門後部居多,兩側的較少。初起僅在肛管皮膚上有一小裂口,有時可裂到皮下組織或直至括約肌淺層,裂口呈線形或棱形,如將肛門張開,裂口的創面即成圓形或橢圓形。

長期大便祕結的病人,因糞塊幹而硬,便時用力過猛,排出時裂傷肛管皮膚,反覆損傷使裂傷深及全層皮膚。肛管後正中部皮膚較固定,直腸末端位置由後方向前彎曲,因此肛門後方承受的壓力較大由此導致肛裂。

五大發病原理易致肛裂

1、解剖因素

肛管外括約肌淺部在肛門後方形成肛尾韌帶,較堅硬,伸縮性差;肛提肌大部分附着於肛管兩側,因此肛管前部和後部不如兩側堅強,容易損傷;肛管和直腸形成肛管直腸角,使肛管後部承受糞便壓力大等都是造成肛裂的因素。

2、外傷

慢性便祕患者,由於大便乾硬,排糞時用力過猛,易損傷肛管皮膚,反覆損傷使裂傷深及全層皮膚,形成慢性感染性潰瘍。有人報道,便祕致肛裂佔14%~24%,但是便祕也可能是肛裂的後果,是由於病人懼怕排便所致。此外,產傷也可致肛裂,約佔3%~9%。腹瀉時頻繁排便,肛管敏感緊縮也易損傷,反覆損傷形成慢性感染性潰瘍。

3、感染

齒狀線附近的慢性炎症,如後正中處的肛竇炎,向下蔓延而致皮下膿腫,破潰而成爲慢性潰瘍;肛管損傷後亦難癒合的原因至今不明,有人認爲主要是損傷合併感染所致,感染時炎性細胞可以釋放溶膠原酶,阻止上皮組織再生與延伸。

4、缺血

近期有人提出肛管後正中線缺血是肛裂好發於該處的原因,因爲肛管遠端是由直腸下動脈供應,該血管穿越坐骨直腸窩,分出小支經肛管括約肌至黏膜,但多數後聯合處缺乏直腸下動脈分支(佔85%)。從毛細血管形態學研究也提示後正中線處內括約肌內部的毛細血管較稀疏。有人應用激光多普勒血流儀測得肛管後聯合處的血流較其他象限處爲少。以上都說明缺血確是慢性肛裂發病的主要因素。

5、肛管狹窄

先天畸形、外傷或手術所致的肛管狹窄,在乾結糞便通過時更易受損而發生肛裂。

如何有效預防肛裂

1、維護大便暢通,乾硬糞塊形成後,不要努掙排放,可選拔溫鹽水灌腸,或石蠟油灌腸,或用開塞露注入肛內,滑潤排便。

2、準時治療肛隱窩炎,以防止感染形成潰瘍及皮下瘻。

3、在肛門檢查如肛門指診、用肛門鏡或其它器械時忌諱粗暴用力,以防損害肛管產生肛裂。

4、及時治療引起肛裂的各種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等病症,防止肛裂發生。

5、要少喝酒,不吃辛辣刺激食物,食不可過精,要粗細糧搭配,蔬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儘量多攝入,可使大便保持正常。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