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精神疾病的原因:家庭矛盾

精神疾病的原因:家庭矛盾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地位懸殊:在家多講情少講理

精神疾病的原因:家庭矛盾

夫妻地位沒有絕對的平等,它總是圍繞着愛情和親情上下波動,有時妻子寬容一點,有時丈夫後退一步,這應該是夫妻地位的正常狀態。不過,現在也不乏夫妻地位天平嚴重傾斜一方的現象。

但夫妻關係失衡並非都會引起家庭問題和心身疾病,這要看夫妻兩人是否配合得好。婚姻是一場雙人舞,如果一方硬讓對方按照自己的舞步跳舞,而伴侶則心甘情願地配合,他們也能把婚姻這場舞跳好。就像胡適一樣,他家女強男弱對比懸殊,但他卻將這種現狀總結爲男人應該有的“三從四德”即太太出門要跟從,太太的命令要服從,太太說錯了要盲從;太太化妝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記得,太太打罵要忍得,太太花錢要捨得。他從來沒有因爲夫妻地位懸殊而感到任何不自在。

但是,對於不少人來說,夫妻地位懸殊卻成爲難以化解的心結。與過去相比,近些年來,妻子強勢的越來越多,讓更多的男人患上心病。南京一項調查顯示,與2001年相比,因爲妻子強勢而離婚的案件由佔總離婚率的0.5%上升到15.3%。在這樣的家庭中,丈夫的工資每月全交,家務照單全收,想給父母盡孝道只能想破腦袋存點私房錢。而妻子則是絕對權威,經常斥責丈夫“你掙錢沒我多,這家裏的哪樣東西不是我花錢買的,憑你那點工資我們早就喝西北風了,你看誰誰的老公早就給她買房買車了,你也算個男人”。與之相對應的情況是,丈夫儼然一副家長威嚴,妻子彷彿是他的附屬品,每天做飯做家務不說,一看丈夫臉色不對就大氣不敢出,說話時也要看丈夫眼色行事。長期生活在這兩種環境之下,對心身造成的傷害不能低估。反應在精神健康上,主要以抑鬱佔大多數。如果受壓抑一方是男性,一旦不滿情緒暴發,重則會讓男性做出打人、行兇等極端行爲,他們發作起來,情感比女性強烈得多。“夫妻沒有隔夜仇”,只要兩個人稍稍做些改變,就能將因地位失衡帶來的精神問題扼殺在搖籃中。

回家不當領導。回家後要提醒自己進行角色轉換,在外面無論做多大的官、掙多少錢、管多少人,一踏進家門,你的角色就非常單純,要麼是妻子,要麼是丈夫。

多講情,少講理。家最大的特點就是情感性,這裏是講情的地方,而非講權威的地方。不妨在家少逞強、多示弱,女性做回溫柔撒嬌的小女子,多給家營造浪漫溫馨的氛圍,多擺一瓶花、多做一頓飯等;男性則要放慢語速,不要把妻子當成一無所知的人,和她一起商量商量家庭計劃。

獨立空間是相愛的基石。要適當給對方一個相對寬鬆的空間,讓他們有表達和行事的自由,這樣才能平等溝通,校正婚姻天平的失衡。

情感危機:一起回到老地方

一項地方性調查顯示,在患有情緒障礙和精神障礙的女患者中,近7成人都是因爲情感問題所致。現如今,情感危機中“小三”這個詞彙相當刺眼,不但充當了摧毀婚姻的炸藥,也擊潰了不少妻子的心理堤壩。

對於女性來說,最讓她們受不了的是丈夫說“她太善良了,我不忍心和她斷絕關係”、“她真的什麼都不要,只要愛情,沒你那麼俗氣”、“她能給我愛情,你只能給我嘮叨”、“我愛你,也愛她”等等,讓妻子受不了的態度是丈夫的冷暴力。而對男性來說,最讓他們難過的是妻子說“你跟他比就不算個男人”、“他又有錢又溫柔,你就是個窮鬼”、“我瞎了眼纔跟了你”等。

無論男女,情感危機帶來的是一種“慢性應激”,它是一種緩慢釋放的痛苦。積累到一定程度後,這些應激事件就成爲一座難以撼動的大山,牢牢地壓在身上。對於這些慢性應激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的還有受害者一方錯誤的解決方式,其中,女性最愛把親朋好友一起拉來共同威逼利誘丈夫回心轉意。而男性則不會對外說妻子出軌的事,他可能會自我鬱悶,或藉助於酒精等宣泄情緒,這反而會加深矛盾。

避免更大精神打擊的最好辦法就是不給量變到質變的機會。你要和對方進行溝通,冷戰只會讓你的情況更糟糕,不妨把對方帶到你們留下美好回憶的地方,營造當時的氣氛,好好談談。經過積極的方式仍不能使自己從中走出來,就要尋求專業治療了,嚴重者還可能需要用藥。不過,這種感情危機很多時候不是你努力就能挽回的,最終的決定還是要視情況而採取具體方式。

婆媳矛盾:兒子要當“雙面膠”#p#副標題#e#

靜靜說她不止一次地發現婆婆站在門口偷聽他們夫妻說話。後來,靜靜落下個毛病———每次說話前都必定要開門看看門外是否有人。經醫生診斷,靜靜患上了強迫症,同時伴有焦慮。

劍橋紐納姆學院心理學家特麗。阿皮特說,在她調查的受訪者中,2/3的人抱怨說,婆媳關係讓她們處在巨大的長期的精神壓力之中。尤其是在中國家庭中,與西方社會不同的是,西方強調夫妻關係是第一位的,而中國家庭講究延續性,更看重親子關係,這就更容易讓婆婆和媳婦形成激烈的競爭。婆婆會說“這是我十月懷胎生下的兒子,你算老幾霸佔着他”,而媳婦會說“最終還是我陪着他走完一生,你行嗎”之類的惡語,這是婆媳之間交鋒的焦點。一旦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中,而又沒有好的解決之道,就可能患上抑鬱、焦慮和強迫等。

對於婆婆來說,首先不要拿自己和媳婦的親生母親比。其次與兒子兒媳的二人世界劃清邊界,凡事決定權交給他們自己。最後回到老伴身邊。對於兒媳婦來說,首先不要覺得丈夫和你不是一條心。其次當老公盡孝道時,想想自己是媽媽的女兒,而丈夫的另一個角色是婆婆的兒子。對兒子來說,不要袖手旁觀,更不要偏袒一方。處理婆媳關係的高手像雙面膠,兩邊哄而不能兩邊傳,要在婆婆面前多說媳婦非常尊重她,在媳婦面前說婆婆把她當成了親閨女。

親子隔閡:父母跟着孩子“變”

血濃於水,親子之間結下仇怨似乎讓人難以理解。造成這一結果,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處理好親子矛盾造成的。

在嬰兒期,最容易發生的親子矛盾是對孩子情感需要的忽視。一位母親說自己在孩子的吃喝上從不含糊,但是由於孩子不愛哭鬧,她也就很少抱他。這位母親發現,已經上學的孩子對別人的目光特別敏感,只要有人看他,他就生氣,覺得對方有敵意。究其原因,就是這位母親在孩子嬰兒期時沒有通過給予擁抱建立起良性的母嬰關係,從而導致了孩子缺乏安全感。另一個很敏感的時期是青春期,此時集中暴發的親子矛盾是,家長還像訓斥小孩一樣對待將要成年的孩子。孩子最討厭的是自己交朋友、報志願,甚至穿什麼衣服,家長都要管。長期的壓制要麼讓孩子將暴力外化到別人身上;要麼讓孩子什麼都怕。

如何及時避免親子仇怨呢?一個總的原則是,家長要跟着孩子的成長“變”:嬰兒期多抱抱孩子,幫他們建立親密關係;幼兒期不要強行糾正孩子的行爲;孩童期父母要一起給孩子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少年期父母要學會欣賞孩子的優點;青春期家長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體驗生活;青年期應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家庭積怨:不痛快就說出來

弒親、滅門,這兩個詞彙可能是近一段時間來引發人們最大關注的焦點,大興滅門案的李磊、張武力,河北清河的陳謙都把親人和親戚鎖定爲行兇對象。面對如此家庭慘劇,人們不禁會問:是什麼讓他們忍心殺害自己的至親?據目前警方通報,這些滅門案的背後都有一個很相似的原因———家庭積怨。

與上述幾種家庭矛盾不同,家庭積怨是幾個人之間的多邊矛盾的累積,是多種矛盾的綜合體,它更復雜更難以解決。在現實生活中,家庭積怨主要表現在言語、態度和行爲等方面。親人或親戚在言語上的輕蔑、諷刺和嘲笑,如“你就是稀泥糊不上牆”、“你真沒本事”等揭人短的話語;在態度上的漠視,例如生病住院沒人管,最需要錢時大家都躲着走,遇到難事也沒有人問一句或提供幫助;在行爲上的粗暴,如強制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見了利益就上有了責任就躲等。尤其是當所有矛頭都對準一個人時,他開始的狀態是覺得不滿和抱怨,但如果他不能找到宣泄的出口,而其性格又比較內向、狹隘,周圍的親人沒有重視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那麼當“怨”變“恨”時,就可能導致他偏執、抑鬱,甚至富有攻擊性。

家庭積怨就像一個個疙瘩,只要逐一解開就能避免悲劇的發生,最重要的一項原則是給他自由表達的機會。人與人之間不可能沒有分歧和差異,要解決因此而產生的問題不能靠冷暴力,也不能靠壓制。如果感到自己成爲矛盾的焦點,必須把心中的不滿說出來,讓周圍的親人有所警醒,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排解了自己的不良情緒。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