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我得了抑鬱症了嗎

我得了抑鬱症了嗎

來源:歐巴風    閱讀: 9.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抑鬱症早期症狀有哪些?  【抑鬱症的種類

我得了抑鬱症了嗎

一、內源性抑鬱症 即有懶、呆、變、憂、慮“五徵”(大腦生物胺引對或絕對不足)。

二、反應性抑鬱症 即由各種精神刺激,挫折打擊所導致的抑鬱症。在生活中,突遇天災人禍、失戀婚變、重病、事業挫折等,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容易患反應性抑鬱症。

三、隱匿性抑鬱症 情緒低下和憂鬱症狀並不明顯,常常表現爲各種軀體不適症狀,如心悸、胸悶、中上腹不適、氣短、出汗、消瘦、失眠等。

四、以學習困難爲特徵的抑鬱症 這類抑鬱症,可導致學生產生學習困難,注意力渙散,記憶力下降,成績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厭學、恐學、逃學或拒學。

五、藥物引起的繼發性抑鬱症 如有的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後,導致情緒持續憂鬱、消沉。

六、軀體疾病引起的繼發性抑鬱症 如心臟病、肺部疾病、內分泌代謝疾病甚至重感冒、高熱等,都可引發這類抑鬱症。

七、產後抑鬱症 其特別是對自己的嬰兒產生強烈內疚、自卑(尤其是農村婦女生女嬰後,受到婆母或丈夫的歧視時)、痛恨、不愛或厭惡孩子的反常心理。哭泣、失眠、吃不下東西,憂鬱,是這類抑鬱症患者的常見症狀。

【I 抑鬱症的三大主要症狀】

很多人對抑鬱症不陌生,但抑鬱症與一般的“不高興”有着本質區別,它有明顯的特徵,綜合起來有三大主要症狀,就是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和運動抑制。

情緒低落就是高興不起來、總是憂愁傷感、甚至悲觀絕望。《紅樓夢》中整天皺眉嘆氣、動不動就流眼淚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

思維遲緩就是自覺腦子不好使,記不住事,思考問題困難。患者覺得腦子空空的、變笨了。

運動抑制就是不愛活動,渾身發懶。走路緩慢,言語少等。嚴重的可能不吃不動,生活不能自理。

【II 抑鬱症的其他症狀】

具備以上典型症狀的患者並不多見。很多患者只具備其中的一點或兩點,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心情壓抑、焦慮、興趣喪失、精力不足、悲觀失望、自我評價過低等,都是抑鬱症的常見症狀,有時很難與一般的短時間的心情不好區分開來。這裏向大家介紹一個簡便的方法:如果上述的不適早晨起來嚴重,下午或晚上有部分緩解,那麼,你患抑鬱症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這就是抑鬱症所謂晝重夜輕的節律變化。

【III 抑鬱症最危險的症狀】

抑鬱症患者由於情緒低落、悲觀厭世。嚴重時很容易產生自殺念頭。並且,由於患者思維邏輯基本正常,實施自殺的成功率也較高。自殺是抑鬱症最危險的症狀之一。據研究,抑鬱症患者的自殺率比一般人羣高20倍。社會自殺人羣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抑鬱症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殺者可能生前已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只不過沒被及時發現罷了。由於自殺是在疾病發展到一定的嚴重程度時才發生的。所以及早發現疾病,及早治療,對抑鬱症的患者非常重要。不要等患者已經自殺了,纔想到他可能患了抑鬱症。

很多抑鬱症患者想到以死來解脫痛苦。患者經常爲了結束痛苦,受罪和困惑而產生死亡的念頭和行爲。

【抑鬱症的自我測試和斷定方法】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現爲情緒低落,興趣減低,悲觀,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自責自罪,飲食、睡眠差,擔心自己患有各種疾病,感到全身多處不適,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爲。

抑鬱症是精神科自殺率最高的疾病。抑鬱症目前已成爲全球疾病中給人類造成嚴重負擔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對患者及其家屬造成的痛苦,對社會造成的損失是其他疾病所無法比擬的。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對抑鬱症缺乏正確的認識,偏見使患者不願到精神科就診。在中國,僅有5%的抑鬱症患者接受過治療,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時的診治,病情惡化,甚至出現自殺的嚴重後果。另一方面,由於民衆缺乏有關抑鬱症的知識,對出現抑鬱症狀者誤認爲是鬧情緒,不能給予應有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對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使病情進一步惡化。下面介紹一種判斷自己是否患有抑鬱症的簡便方法。

請仔細閱讀以下問題,圈出最適合自己情況的分數,然後將分數累加,得分在15分以上,說明你應到醫院就診。得分在5~15分之間,說明你有一定的抑鬱情緒,也應尋求醫學幫助。如果你有自殺或傷害他人的念頭,請立即告訴醫生。每一項的得分爲:“不是”爲0分,“偶爾是”爲1分,“有時是”爲2分,“經常是”爲3分。

1.你是否感覺沮喪和憂鬱?

2.過去常做的事,現在做起來是否感到吃力?

3.你是否無緣無故地感到驚慌和恐懼?

4.你是否容易哭泣或感覺很想哭?

5.過去常做的事,你現在是否興趣減低?

6.你是否感到坐立不安或心神不定?

7.你是否晚上不服藥就很難輕鬆入睡?

8.你是否一走出自己的房間就感到焦慮?

9.你是否對周圍的事物失去興趣?

10.你是否毫無原因地感到疲倦?

11.你是否比平時更愛發脾氣?

12.你是否比平時早醒,醒後就再也睡不好了?

【抑鬱性神經症的診斷】

有一定的心理社會因素作誘因,慢性起病,肯定而不太嚴重的抑鬱伴有神經症症狀,工作、交際、生活能力受影響較輕,有求治慾望,人格完整,病程持續2年以上是診斷抑鬱性神經症的主要依據。以下10項內容可作爲診斷抑鬱性神經症的參考:

(1)病前有抑鬱性格;

(2)有精神因素誘發;

(3)精神運動性抑制不明顯;

(4) 無體重減輕、厭食等生物學症狀;

(5)心境抑鬱爲主要症狀;

(6)伴有焦慮症狀;

(7)無嚴重的自責;

(8)無妄想、幻覺等精神病性症狀;

(9)有主動治療要求;

(10)以往沒有發作間歇。

【IV 抑鬱症的軀體症狀】

抑鬱症主要以抑鬱心境、思維遲緩和意志活動減退爲主,多數病例還存在各種軀體症狀。

(1)抑鬱心境:基本特點是情緒低落,苦惱憂傷,興趣索然。感到悲觀絕望,痛苦難熬,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覺。常用活着無意思、高興不起來等描述其內心體驗。典型者有抑鬱情緒,晝重夜輕的特點。常與焦慮共存。

(2)思維遲緩:思維聯想過程受抑制,反應遲鈍,自覺腦子不轉了,表現爲主動性言語減少,語速明顯減慢,思維問題費力。反應慢,需等待很久,在情緒低落影響下,自我評價低,自卑,有無用感和無價值感,覺得活着無意義,有悲觀厭世和自殺打算,有自責自罪,認爲活着成爲累贅,犯了大罪,在軀體不適基礎上出現疑病觀念,認爲自己患了不治之症。

(3)意志活動減退:主動性活動明顯減少,生活被動,不願參加外界和平素感興趣的活動,常獨處。生活懶散,發展爲不語不動,可達木僵程度。最危險的是反覆出現自殺企圖和行爲。

(4)軀體症狀:大部分抑鬱病人都有軀體及其他生物症狀,例如心悸、胸悶、胃腸不適、便祕、食慾下降和體重減輕。睡眠障礙突出,多爲入睡困難。

(5)其他:抑鬱發作時也能出現幻覺,人格解體,現實解體,強迫和恐怖症狀。因思維聯想顯著遲緩及記憶力下降,易影響老年患者的認知功能,出現抑鬱性假性老年癡呆症。

輕性抑鬱常有頭暈、頭痛、無力和失眠等主訴,易誤診爲神經衰弱,後者起病前有一定的心理社會因素,如長期緊張、用腦過度等,情感以焦慮、脆弱爲主,主要臨牀相是與精神易興奮相聯繫的精神易疲勞、心情緊張、煩惱和易激惹等情緒症狀,及肌肉緊張性痛和睡眠障礙等生理功能紊亂症狀。自知力良好,症狀被動性大,求治心切。而抑鬱障礙以情緒低落爲主,伴思維遲緩,自卑、自罪、想死,及生物學症狀(如情緒晝夜輕重,食慾、性慾下降等),自知力常喪失,不主動求治,可資鑑別。

隱匿性抑鬱症是一種不典型的抑鬱症,主要表現爲反覆或持續出現各種軀體不適和植物神經症狀,如頭疼、頭暈、心悸、胸悶、氣短、四肢麻木和噁心、嘔吐等症狀,抑鬱情緒往往被軀體症狀所掩蓋,故又稱爲抑鬱等位症。病人多不找精神科醫生,而去其他科就診。軀體檢查及輔助檢查往往無陽性表現,易誤診爲神經症或其他軀體疾病。對症治療一般無效,抗抑鬱治療效果顯著。

【V 抑鬱症早期症狀】

1.抑鬱心境程度不同,可從輕度心境不佳到憂傷、悲觀、絕望。病人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沒意思,高興不起來,鬱鬱寡歡,度日如年,痛苦難熬,不能自拔。有些病人也可出現焦慮、易激動、緊張不安。

2.喪失興趣是抑鬱病人常見症狀之一。喪失既往生活、工作的熱忱和樂趣,對任何事都興趣索然。體驗不出天倫之樂,對既往愛好不屑一顧,常閉門獨居,疏遠親友,迴避社交。病人常主訴“沒有感情了”、“情感麻木了”、“高興不起來了”。

3.精力喪失,疲乏無力,洗漱、着衣等生活小事困難費勁,力不從心。病人常用“精神崩潰”、“泄氣的皮球”來描述自己的狀況。

4.自我評價過低:病人往往過分貶低自己的能力,以批判、消極和否定的態度看待自己的現在、過去和將來,這也不行,那也不對,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前途一片黑暗。強烈的自責、內疚、無用感、無價值感、無助感,嚴重時可出現自罪、疑病觀念。

5.病人呈顯著、持續、普遍抑鬱狀態,注意力困難、記憶力減退、腦子遲鈍、思路閉塞、行動遲緩,但有些病人則表現爲不安、焦慮、緊張和激越。

6.消極悲觀:內心十分痛苦、悲觀、絕望,感到生活是負擔,不值得留戀,以死求解脫,可產生強烈的自殺念頭和行爲。

7.軀體或生物學症狀:抑鬱病人常有食慾減退、體重減輕、睡眠障礙、性功能低下和心境晝夜波動等生物學症狀,很常見,但並非每例都出現。?

8.食慾減退、體重減輕:多數病人都有食慾不振,胃納差症狀,美味佳餚不再具有誘惑力,病人不思茶飯或食之無味,常伴有體重減輕。

9.性功能減退:疾病早期即可出現性慾減低,男性可能出現陽痿,女病人有性感缺失。

10.睡眠障礙:典型的睡眠障礙是早醒,比平時早2~3小時,醒後不復入睡,陷入悲哀氣氛中。

11.晝夜變化:病人心境有晝重夜輕的變化。清晨或上午陷入心境低潮,下午或傍晚漸見好轉,能進行簡短交談和進餐。晝夜變化發生率約50%。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